深夜無人街道點解會陰森?帶你由深夜走至日出睇超現實香港 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間!

Play Video:

時間為深夜12時正,背景是平日人來人往的旺角天橋。對於香港人而言,人來人往、擠滿人的街道才是一個正常的畫面,但如果整條街一個人都沒有,就好像熟悉得來又帶點陌生。在我們應該要睡覺的時間,深夜的城市仍然開著燈,今集深夜限定的《旅遊止癮》帶你看看有點超現實的香港,以及日間看不到的城市活動,由深夜走至日出!

深夜能讓人呼吸

「因為深夜的城市某程度上就是,又沒有了日常白天的規範,所以它會感覺上是溫柔一點的,所以你半夜會看到一些孤獨的大叔,在那裡不知道喝醉酒、思考人生還是怎樣,其實說真的沒有這些紓緩的空間和時間,那麼早上積壓的東西就會爆發了。」社區藝術工作者、半杯寮店員同時又是文字人的李維怡說道。Natalie走在一反常態,幾乎完全無人的旺角天橋上,分享了她過往發生在天橋上的深刻往事,「我有一個很痛心的回憶,我與初戀就是在這裡分手,當時的晚上我跪在地上大哭了2個小時。」她再補充認為我剛才想說旺角的深夜可以看到很多眾生相「醉酒佬、好似我那樣失戀大哭。」話口未完,下天橋拐個彎,就在旺角吃宵夜的勝地看到一個伏在快餐店甜品屋櫃枱的人。

「另一方面深夜會出現的很多都是日間世界排擠出來的東西。」李維怡續指,例如有很多洗街清潔工、修路的工友及`四、五點的批發蔬菜、劏豬的工人。「那些大家又不喜歡看到,但是你的生活又需要它那些人的存在,日間那些大家睜大眼睛又繼續當他們不在,但其實沒有他們城市就不運作了,所以你可以說深夜的城市又體現了城市的壓迫性,但它也因為沒有了日間的規範,它提供了一點點自由的空間,其實說真的沒有這些舒緩的空間和時間,那早上積壓的東西就會爆發了。」

05 min

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間

「Liminality(閾限),閾限性質或者叫過渡性質,在人類學中形容一儀式,尤其是一些通過儀禮(Rite of passage)。」李維怡指如換成現代的說法即是「就是結婚前帶新郎哥去一下夜總會」,指這種好像犯規的正常生活不容許的通過儀禮,「其實它的目標是很清晰的,就是帶你回到日常,讓你歸順,讓你試過一次,心甘命抵,因為你感覺到如果經常處於這個狀態你會很害怕。」

而Liminal Space就是從這個概念延伸出來,Liminal Space延伸出來就是這樣,通常指日常應該很多人,執行著很多社會要求你做的規範,但忽然之間那裡沒有人的場合,例如白天的地鐵站、機場、巴士站、樓梯間、學校等等,「 說著說著大家都會感覺到那些是恐怖片的場所,為甚麼會這麼恐怖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異常的,那些規範忽然之間也不存在,你沒有東西依存,然後你會不知道怎樣好,因為你沒有日常的依據,然後就會有一種害怕的感。」李維怡補充指 Liminal Space是被認為通往深夜彷彿規範不存在的世界,亦假設了你一定要回到日常,「(社會)不可以讓你整天都在深夜狀態,人們就會覺得它不務正業。」她笑道。

深夜城市活動

今次散步路線主要圍繞油麻地及旺角一帶,看看深夜的城市活動,而選擇的路線是大家都很大機會經過的地方,第一個就是通菜街「朝桁晚拆」的排檔。旺角攤檔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花園街的「梗檔」,另一種就是通菜街這類「朝桁晚拆」的排檔。開檔要「桁檔」 收檔要「拆檔」 每日重複,大家平日在這條街吃完宵夜可能都大約10時多11時就會看到不少南亞裔人士來來往往,又不時傳出鐵支擲地的聲音,原來是有搬運公司承包「桁檔、拆檔、寄倉」一條龍服務,檔主只要將整個檔口的貨收在這個藍色車仔入面,就可以說走就走,之後會有專人收拾。拆檔後他們會將貨物鐵架推到附近作貨倉的唐樓單位,這種租倉連「朝桁晚拆」的外判服務,每月成本大概15,000元。

第二個是一直存在但不易被察覺的城市風景,同時是一個深夜活動,那就是街頭海報。Sam找來不方便透露身份的行內人聊天,指貼海報的公司與被貼上海報的公司會有種灰色的共識,就是「只要大家不要阻礙我營業,我就不會去特別去處理那些海報。」最明顯看到的就是貼海報的方式,海報公司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黏膠紙、一種是黏白膠漿,如果像銀行玻璃的質地,就一定不會用白膠漿黏而是用膠紙黏,免得貼得別人的玻璃一塊塊的那麼難看,「大家識做」才可以長做長有。

海報觀察者Helen有次就目擊到有位伯伯騎著單車在彌敦道上貼海報的過程,「他那時把海報放在單車後面的籃子,有一瓶類似膠水的物體,把它塗在舊海報表面,然後黏新海報,隔了兩小時後我再走到同一個位置已經是新海報。」Helen將會在街頭上看到的海報大概分成三類,分別是大眾服務、地區產品及音樂。而Sam曾跟行內人士聊過,現在還會使用街頭海報方式作宣傳的都會是較為「非主流」的類型內容,還有客人通常是想以海報的方式佔有鬧市的實體街道,想讓那條街上很密集地見到「自己」,而不是真的想有一個宣傳作用,就是他好像霸佔了一條街的感覺,所以油尖旺、中上環、灣仔銅鑼灣、深水埗太子,都是貼街頭海報的熱門地點。

最後一個逛的深夜城市活動地點就是有110年歷史的油麻地果欄。Sam與Natalie凌晨4時散步到果欄,而果欄正是最活躍的時段,燈火通明、工人騎電唧車穿梭日間駛滿汽車的窩打老道街頭。當70年代以前,果欄的工作時間,其實是比較正常,當時70年代工作時間,約是清晨7時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主要是用船上下貨。到70年代中開始有貨車駁運,因為早期大多是國內水果為主,有些如新疆的便用火車運到香港,因為小販為了避免「走鬼」,於是提早到市場買貨,因此市場的各環節也隨之配合,因為當小販到自己檔口賣完所有貨物,小販管理隊還未開工。到了70年代以後變成主要用貨櫃運輸,隨著交通變得方便可以早點來香港,所以運貨方式不同了變成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由晚上工作到凌晨,更佔用行車路來上下貨。

樂地文化、油麻地社區工作者孔維樂指,「晚上8點後到早上6點,好像大家都有共識就是某個地域其實就是屬於果欄,它可以在這個地域裡面自己去做生意。」他補充指有一個現象就是因為舊區始終跟新區規劃有些不同,「大家如果有經過新區可能就連聊天的機會都沒有,而在這些舊區其實你會發覺很密集,那個密集是令你無論如何你都要回應外在那種環境的狀態,令大家能夠繼續共生下去,可能新區就少見這種情況。」他續指這種區內的有機性及協調更易從油麻地、旺角一帶看得到。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