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歷史香港手造點心工廠 每日生產4萬粒點心供五星級酒店、米芝蓮餐廳

Play Video:

何文田一間外賣點心店,裝修新潮,招牌卻大字寫上「始於1947」。翻查資料後才發現這間店舖是一間本地手造點心工廠,之前一直只做批發,向全港最聞名的五星級酒店供應點心。

文樂園是劉瑋桁(Ricky)的爺爺劉紹祖在1947年創立的一家手造點心廠,爺爺及父親相繼過身後,便由80後的Ricky全力打理。工場原址在油麻地地舖,現已搬遷到火炭工業區。點心廠一路走來,經歷過香港點心業的高低起落,在時代洪流中求變、求存。在機械化時代下,點心廠仍然以人手的溫度,逐顆點心慢慢揑製。經營75個年頭,文樂園沒有接受過任何報章雜誌訪問,非常低調。

工場內共有6位點心師傅;13位全職姐姐,總共生產40多款點心,一天產量約三至四萬顆。直至近年疫情令客戶生意受重創,工廠固然無法倖免,生產量下降至一天只幾千顆。

爺爺從廣州來港謀生 教人開酒樓做點心

中式點心歷史源遠流長,不同地區款式各異。有人將點心分成四個派別:京式點心、滬式點心、廣州點心和香港點心,各有特色。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也是貿易港,匯合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與食材,令香港點心以中西合璧聞名。這也是為何芒果布丁、椰絲啫喱也能在點心紙上佔一席位的原因。其他受外國文化影響的點心還有咖喱魷魚、咖喱角、海鮮沙律卷和叉燒酥等,相信對香港人而言並不陌生。

香港點心源自廣州,40年代在戰爭的陰霾下,很多廣州人紛紛來港謀生,Ricky的爺爺便是其中一人。劉紹祖於1899年出生,由點心師傅做起,後來開班授徒,經營酒樓,也當上了酒樓顧問。四十多歲來港後,有同鄉想在香港開辦酒樓,他便重操故業,在油麻地新填地街開了工場做點心批發,同時擔當顧問角色,去支援一群未必很精通點心行業的人開酒樓,包括1920年代開業的得如酒樓。當時全棟樓高五至六層,地下舖面賣糕點、手工麵、「馬仔」,後方就是點心工場;樓上是Ricky一家的居所;往上的樓層就是一班夥計的家。「夥計每天五點半開工,我一起床便聽到他們的噪音了。當時我大約四五歲吧,穿條短褲就跑到下層搗蛋,跑來跑去。」Ricky津津樂道:「夥計下班後便會一起圍著大枱吃飯,也有三十多四十人,就像一家人般。」

Ricky長大後跟朋友合資開餐廳做生意,從沒想過要接手工廠。20多年前,父親放手不想繼續做點心,全盤生意交由Ricky媽媽負責。工廠裡的點心師傅全是老臣子,想法較守舊,對新任老闆娘毫不客氣:「你不是老闆,你又不是姓劉!」Ricky憶述,他曾目睹師傅曾對媽媽粗言相向,媽媽當然非常憤怒,卻又無可奈何,深怕得罪對方只會沒人開工。眼見工廠冇王管,Ricky決心放棄飲食生意全心撑媽媽。

受疫情影響 老字號從幕後走上幕前

點心工廠一直隱居幕後,默默做事,批發手造點心、製作點心所用的材料(例如點心皮、肉餡)及原材料予香港多間酒樓、五星級酒店、米芝蓮餐廳、郵輪公司、航空公司、私人會所等。文樂園的點心早已「偷偷」遍佈港九新界,甚至在飛機上,也有機會吃到他們的點心。點心行業是師徒制,文樂園很多客戶也跟Ricky一家一樣,一代傳一代。很多爺爺的徒弟徒孫,滿師後自立門戶,也有人往外地發展,部份人至今也有生意來往。 工場總共生產40多款點心,一天產量約三至四萬顆。直至近年疫情令客戶生意受重創,工廠固然無法倖免,生產量下降至一天只幾千顆。工場內共有6位點心師傅;13位全職姐姐,為保員工飯碗,也望開拓新客源,Ricky於2020年開設了外賣點心店,文樂園的點心,75年來第一次走上幕前。

2022年前,文樂園在何文田開了外賣點心店,裝修新潮,看起來完全不像一間老字號。

沿用爺爺75年食譜 顆顆跟足傳統用心製作

傳統點心師傅都愛在肉餡中放豬油,工場所用的豬油都是自家煉製,把豬脂肪拿到大鑊中慢慢煉出油豬,再加入到燒賣、 蝦餃及牛肉球等點心中,口感更香滑。

蝦餃被譽為是最考功夫的點心,要四平八穩、摺紋清晰可見、皮呈半透明。製作蝦餃皮,傳統做法會在木製按板上,用扁刀或拍皮刀把粉團按壓成透薄的蝦餃皮。但工廠牌照要求工場內不能使用木類工具,無奈之下,工場只好捨棄傳統,訂造專門製作蝦餃皮的機器。

至於灌湯餃,工序繁複。師傅用雞腳燉八小時,湯汁冷卻後凝固成膠狀,將之切碎再混進餡料中。當灌湯餃蒸熱後,湯凍化回水狀,咬下去,啖啖湯汁。為求省時省成本,坊間有師傅會以魚膠粉取代湯凍,味道當然大相逕庭。

點心以外,這裡還有生產12款蒸包,當中以南瓜包較為罕見。南瓜水份多,要製作成包,南瓜餡不宜太濕。師傅將南瓜切粒,攪拌至滑身,把南瓜蓉放進鑊中炒熱,加入砂糖,炒足一小時令南瓜更香,同時蒸發其水份。坊間有師傅會選擇加入糯米粉或白豆泥,令餡料質感瞬間變得實淨,省卻工時也減輕成本。

工場內所有點心配方都是來自Ricky爺爺的食譜。「點心工廠之所以能經營那麼多年,一定有其原因。」對製作點心只略懂一二的Ricky,非常相信爺爺的口味。事實上,Ricky爺爺在他出生前已經過身,對Ricky而言,爺爺既親切又陌生。一直以來,他只能透過親友,以及這本珍貴的食譜去了解爺爺:「他寫得很仔細,每一個工序如何製作,需時多少,份量多少。以前很多點心師傅,心中有両,隨手放食材、調味的份量。而爺爺寫了一本如同武林秘笈般的食譜。」沿用爺爺的秘方多年,Ricky也有輕輕調整過當中的份量,例如放棄味精和減少糖份,始終人的口味也會跟隨時代改變。

時代改變口味也改變 研發精緻創意點心

工場繼續製作爺爺的味道之餘,也不時研發新口味。Ricky跟擅長製作創意點心的師傅Winson開發新款點心,嘗試製作,再找工場及辦公室同事試味。老字號也要跟著時代的步伐走,工場現與燒賣關注組合作推出素燒賣,又為健身中心設計較低脂的雞胸肉燒賣,還有一款很受歡迎、外皮橙色的麻辣燒賣:燒賣皮混合了甘筍汁,肉餡混合麻辣醬料,製作工序比傳統燒賣更繁複。工場生產線主管輝哥入行35年,感嘆時代變化之大:「以前的客人,一盅兩件只求溫飽。現在這個年代則要求精緻、味道、美觀。」從小吃點心大的Ricky,接手前也覺得點心老土:「現在我覺得點心其實可以行得前一點。」

外賣點心店的廚房有姐姐即製點心。

點心行業與時並進 機器難取替手造點心

香港第一間茶樓就是1846年在威靈頓街開業的杏花樓。以前上茶樓,只能飲茶吃點心,沒有小菜或燒味。所謂「一盅兩件」,就是一盅熱茶,兩件點心。

五、六十年代的茶樓多數開在港島區;七十年代經濟起飛,政府大量興建公共屋邨,屋邨茶樓越來越多,流行飲早茶。八十年代可說是香港點心的黃金歲月,開了很多大型酒樓,競爭大了,師傅對食材的要求更加高。1997年前後出現移民潮,很多點心師傅都到外地謀生。吃點心也不一定要上茶樓,很多餐廳和酒店早已引入點心,讓客人多個選擇。但點心師傅又越來越難聘請,香港因而多了專門製作點心的工廠。2009年,添好運拿了米芝蓮一星之後,還帶起了香港點心專門店熱潮。

香港點心工廠一路走來,有些搬了到內地,有些轉用機器去量產點心。香港現存的手造點心廠所餘無幾。「點心點心,即是每顆也用心去做;每顆也用手指去揑出來。機器是無法取代的。」輝哥笑說,以前做點心師傅很了不起,每月薪金起碼有三份之一花在師傅身上,給他買汽水、買電影票、買煙,不拉攏老師傅的話便學不到東西。現今做點心師傅更巴閉,要哄徒弟工作,用心教對方,沒辦法,人手缺。

文樂園 地址:何文田窩打老道69號地下A號舖

電話:9776 6225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0:0020:00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