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人類咁中意睇人冧樓?層層疊分攻擊型、防守型玩家 行動揭示你性格!

Play Video:

層層疊是香港人開派對必備,你也一定試過令木塔塌下來驚慌的一刻,而朋友在身邊笑聲不絕的情境。這次層層疊專題,希望探討為甚麼人類如此喜歡「睇人冧樓」;明知道最後會毀滅,也要參與這場死亡遊戲。這次參與決戰的4位主持也有不同性格,導致保守型和攻擊型兩種玩法,我們嘗試由玩家抽出哪一條木,看穿背後心理狀態。也請來中文大學層層疊冠軍Tommy同學,教大家玩層層疊的秘技。賽規方面也會盡量沿用傅盃玩法,包括首三層不能拿,放的時候要左或右起順序,移過位的積木要先放回原位再繼續遊戲,及有兩次技術性犯規限額,但因為這次巨大化積木太大未能跟單手玩的規矩。

歷史和重要性

「Jenga」源自西非遊戲Takoradi,是積木一層層疊上去的建築遊戲,Leslie Scott女士兒時居住在加納,玩木廠木碎造的積木玩具,後來搬到英國每次看見朋友玩都玩得很興奮,於是辭職,全職將層層疊發展成商業遊戲產品,現在變成在全球60個國家流行的桌遊。2019年,全球已售出超過8,000萬個Jenga遊戲,相當於超過43億塊積木,這股熱潮蔓延到每個角落,現時麻雀、紙幣、肉,甚麼都可以疊高,香港還有人用真人來疊呢。

層層疊也是考驗手眼協調桌遊的元祖。這個遊戲最重要的技能是手眼協調,才不會不小心推倒木塔。由於層層疊物理上是要用手去砌的,比起玩其他桌遊,身體會較疲累,比起其他鬥智鬥力的桌遊,更多了一份體力的競賽。這種物理元素重的桌遊是層層疊創立的,很多考驗手眼協調的桌遊都是在層層疊之後,由它開始演化出不同的遊戲,譬如遊戲「不倒翁」,可以透過擲骰子,決定放木條在不同位置,所以它有隨機性;也有的遊戲將木塊變成不規則的木梯,隨意地垂直插上木梯而不倒塌為之贏,還有五花八門的平衡遊戲從它而來,所以層層疊是革命性的。

若要以派對遊戲分類來說,可以有全合作遊戲、全互相攻擊遊戲、半合作遊戲和找出「老鼠屎」遊戲,全合作遊戲有Hanabi,層層疊屬於全互相攻擊遊戲,半合作遊戲多是陣營遊戲如狼人,找出「老鼠屎」的經典遊戲就有Dixit。於是,層層疊是一個求自己生存和攻擊他人的遊戲,會越玩越混亂和臨近倒塌的遊戲,所以有越來越緊張和暈眩的感覺,也是它的刺激所在。

00 min

防守和攻擊型玩家

層層疊分防守和攻擊型玩家,攻擊型玩家就較多拿左右兩邊及塔底積木,會令結構不穩定,尤其塔越高時重心越不穩定,塔底缺少積木就很易倒下,這種玩家的心理狀態跟幸災樂禍的心理一樣,把現實不能做的壞事投射在遊戲中。我們翻查網上資料,有很多YouTube專頁專門拍消滅層層疊的影片,還有旁白說:「可以炸毀一切的感覺很好。」這就說明遊戲補償現實心理缺失的功能。

而防守型較多拿中間的,特別是塔底中間的積木,兩邊有兩塊木支撐較穩,能保持賽事長期進行。這些玩家可能是比較照顧別人感受的人,因為下一個玩家其實是很慘的;第二就是膽小鬼,他需要拿中間的木塊,讓他安全感較高。

而這些人格也會隨遊戲進入不同階段而有所變化,遊戲分摸索、策略和消磨意志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還在了解自己的強弱項,所以玩得比較保守;到第二個階段,玩家了解到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就會開始大膽運用自己的策略,讓其他人受害。而且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只鎖死一個策略,一定要不斷進攻或不斷防守,其實也可以轉守為攻,令其他人輸。而最重要的是,怎樣可以破壞它的結構,又不要破壞到它倒塌,這就是層層疊遊戲最難的地方。到第三個階段就是意志的階段,怎樣可以移動最後剩下的積木,在塔又不倒塌的情況下可以一個一個疊上去,很考驗意志力,這情況在層層置又更明顯,因為見到Jenga塔快要倒了,全部都是肉眼可見,而其他遊戲就會比較少這些那麼明顯的狀況,玩層層疊是心理和物理上疲累。如果意志不夠堅定,覺得倒塌了沒所謂、想放棄的話,就會容易一點倒塌。

02 min

摩擦力、重力和力矩

摩擦力是其中一個最影響層層疊勝負的原理:摩擦力本身有兩樣東西影響它的,第一樣東西就是 積木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第二樣東西就是反作用力,積木塊永遠都有重力拉著它向下,而當它頂著下面一塊的時候,下面也有力頂上來。特別是當積木塊在最底的時候,它的摩擦是最高,所以越底層的積木越難拿,抽出底層積木的力度就像擦橡皮擦,而上面的積木就像隨便拿一塊東西那麼輕鬆。

面對摩擦力,其實機器比人手操作好,因為人類四肢是不太精準的工具,手部其實很不穩定,便用工具可以增加精準度,使抽出木塊時不會移動其他的。第二個改善方法是速度,摩擦力的加速是可以影響到上下的積木,但是加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足夠快的話,附近積木就未必有足夠的時間加到一個比較明顯的速度,那它們就不動,就能順利抽出積木了。另外,力矩及槓桿原理說明,一個支點加一個力很不穩定,但兩個支點支撐住就較穩固。應用在遊戲上,如果塔向左邊傾斜,就應該放在右邊作平衡。

現實建築應用

層層疊的每條木條之間也有一些縫隙,54塊積木隨機地有細微的外形重量差異,是特意設計出來的,遊戲才成立;否則,木塔就會一直穩定地疊高而不倒。玩家不知道哪一塊不一樣,就計算不到,令遊戲更有趣的。 這個結構在建築來說非常脆弱,因為每一塊之間是分開的,沒有連著,木塊之間的力只有摩擦力,如果建高一點是要打樁的。

這種容易倒塌的建築啟發到近20年最重要的建築大師——日本當代建築大師隈研吾,他提倡「死亡建築」,由於日本地震頻繁,他體悟到人和建築都不會永恆存在,於是用易腐爛的杉木蓋住市政廳建築,是一種「持續死亡」的建築,由建房開始就迎接它腐朽的一日來到。 這也好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樣,人會期待自己一直成長,但始終都會有一天倒下和死亡,有些人會很害怕死、很擔心死亡,所以這種心態就是既期待它完結的時候,但又怕終會去到死亡的一刻,借隈研吾的說話作結:「慢慢步向死亡的我,想好好思考如何打造這樣會漸漸死去的建築。」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