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敦尼泊爾遊 退伍啹喀兵開隱蔽餐廳 試食尼泊爾特色餃子饃饃

Play Video:

說到佐敦只會想起廟街?其實佐敦還叫「小尼泊爾」。據統計,香港約有2.5萬名尼泊爾人,大部份都是啹喀兵的後裔,即是英軍的僱傭兵,十九世紀起隨英軍征戰,於各殖民地服役,1948年至1996年間曾於香港駐紮,主要負責守衛邊境,防止非法入境者進入香港,回歸後,有人選擇留港,居住在威菲路軍營(今九龍公園)附近,在佐敦逐漸形成尼泊爾社區。今集《旅遊止癮》由尼泊爾和巴基斯坦混血兒Hassan帶我們遊佐敦,掀開尼泊爾人的神秘面紗。

第一站:退役啹喀兵的「打躉」

餐廳 這間位於唐樓樓上的隱蔽小店,由21位啹喀兵合資開設,店舖標誌也是兩把尼泊爾國刀Kukri。 我們能在餐廳吃到正宗尼泊爾的菜式,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口感豐富的饃饃餃子,它的外形與水餃相似,據說饃饃是由西藏藏包演化而來,做法分為蒸、煎和炸,與中式餃子相比,饃饃的餃子皮較厚和煙韌,餡料中加入大量洋蔥和尼泊爾香料,再配合加入咖喱或辣椒的醬料,令味道更濃郁。店內的部隊勳章、獲得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啹喀兵相片和軍刀標誌等,都無一不顯示了啹喀兵對自己身分的驕傲。

今年60歲的店主Khadga Rai在1980年以17歲的年紀入伍,目擊過戰友為追捕非法移民而殉職,他說:「那些日子真的很難過。」至今過去了數十年,但說起啹喀兵的待遇,他還是忿忿不平:「我們跟英國軍隊有一樣的部門,我們的薪金只是他們的10%。」導致很多退役啹喀兵要留在香港,以當保安或建築工人維生,他們現在經常在Khadga的餐廳「打躉」,有時懷念衝鋒陷陣的舊時光,有時抱怨一下生活的柴米油鹽,或許這就是每個啹喀兵的退役生活。

第二站:二代啹喀後裔的雜貨店

聯合大廈的轉角處有間充斥著尼泊爾交談聲的雜貨店,店主Ram Lee Rai自小在爸爸口中聽了不少啹喀兵的冒險故事,1996年尼泊爾爆發內戰,Ram跟隨有居港權的妻子來港後,以為可以開展新生活,現實卻給了他一個當頭棒喝——身為經濟系大學生的Ram,面對語言不通,只能轉行當起建築工人,他也坦言:「在香港,尼泊爾人真的很難獲得高薪職業。」儲蓄2年後,Ram與太太開設Gurkha Store,希望能將家鄉的食物的日用品帶來香港,一解同鄉思鄉之愁。因此,店舖裡食物的比例比香港士多高,Ram說尼泊爾人離不開香料,咖哩粉和Momo Masala都是暢銷商品。

第三站:尼泊爾人的財富象徵——金舖

尼泊爾人認為黃金代表財富和吉祥,但純金不是每人都負擔得起,所以尼泊爾的金有時會加入銀 ,或會在塑膠上鍍一層金,所以即使你不是富貴人家,依然能夠戴滿金飾,但金也不能亂戴,尼泊爾的種姓制度分開了四個階級 ,不同種姓的人戴的金器和穿的衣服都不一樣,見面要分開坐,更加不可以通婚。店主Prakash指:「尼泊爾的金設計得比香港複雜,香港會用花、龍、鳳等做主要花樣,尼泊爾會在飾物上加寶石、流蘇、玻璃珠等元素,很難在香港金舖找到。」店內琳瑯滿目,價錢由$3,000到十幾萬元不等,老闆歡迎香港人進門看看,或許你也能選購到你的心頭好。

第四站:尼泊爾買衣聖地——寶靈商場

踏上寶靈商場1樓,半層都是掛滿紗麗的尼泊爾服裝店。在尼泊爾,不同姓氏的族群都會有特定顏色的衣著,例如Limbu 和 Gurung的衣服都是黃色、藍色、黑色和紅色,而Rai族群的衣服則是白色 紅色和藍色。老闆娘Pabitra一邊為我穿上傳統婚服,一邊解釋:「如果你嫁給姓Rai的丈夫,你就要穿Rai的婚服。」還要點上Tika,寓意婚後的生活美滿。而男士就要戴達卡帽,布料最初是從孟加拉首都達卡進口,據說古代尼泊爾男人大多留長頭髮,打獵經常被樹枝鈎住,所以婦女用粗布縫製這種帽子,藏起丈夫的頭髮,迄今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曾經有國王規定尼泊爾人拍攝護照照片一定要佩戴,現在他們出席婚禮葬禮時都會佩戴達卡帽,節日時還會當禮物送給朋友。 下次有緣路過佐敦,不妨鼓起勇氣推開尼泊爾商店的門,嚐嚐熱騰騰的饃饃,聽聽啹喀兵的故事,相信你會對這段在歷史書上隱藏的歷史有更多體會。

British Gurkha Club & Restaurant

地址:佐敦佐敦道32-34號道興樓1樓

Gurkha Store

地址:佐敦道37G號聯合大廈A座14號地舖

Sanskriti Jewellers Ltd.

地址:佐敦廟街170號地舖

Simmas Culture Hong Kong

地址:佐敦吳松街150-164號寶靈商場1樓127號舖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