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同狗點解做到朋友?人類學家提「跨物種友誼」 俄羅斯有老虎同山羊做朋友

Play Video:

在美國Estes Park有不少野生動物,住在附近的人周不時會見到牠們的蹤跡,有時路人見到牠們成群結隊,都會被牠們嚇到。本來以為貓可能會膽小一點,殊不知主人Derek的貓貓Charlie見到一隻野生鹿表現得很大膽,不但沒有害怕,更主動想去接觸鹿。而貓會其他物種的動物有接觸這個行為並不罕見。但是,其實不是每一種接觸都可以稱為「跨物種友誼」。 人類學家Barbara就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段關係必須維持一段時間。第二,必須有相互性,互相依存。第三,兩隻動物都參與互動。無論是行為上的改變還是溝通上的改變,都必須在關係過程中進行某種調整。所以今次美國這隻貓和鹿,第一次見面又隔著一塊玻璃,就不符合Barbara所提出「跨物種友誼」的條件了。

動物界跨物種友誼的由來

以下舉出的例子,就體現出這三個條件了!貓同在2015年,在俄羅斯一個野生動物園 有一隻名叫Amur的老虎,經常會和一隻名叫Timur的山羊散步。一開始的時候,飼養員是將這隻山羊作為老虎的食物。兩者本身就是捕食者和獵物的關係,但後來發現老虎不但沒有吃牠,牠們還一起飲水、一起追逐,最後成為了同伴!研究人員觀察到的大多數跨物種友誼,通常都是發生在圈養環境中,可能是因為在動物園,看到這種動物的可能性,比在野外看到這種動物的可能性來得高。加上圈養的動物,從小生活在人類世界中,小時候就有與其他物種互動。獸醫學院教授Bonnie Beaver表示圈養動物經常會產生強烈的依戀,兩個壓力很大的動物就會互相依靠,從而獲得舒適感和安全感。

有研究表明,一起飼養的鵝和鴨將彼此視為同一個家庭的成員,而與老鼠一起長大的貓是永遠不會傷害牠,意思即是當跨物種友誼是建立在動物小時候就可以推翻動物本能和習性,即使是捕食者和獵物的關係,同樣可以存在跨物種友誼。簡單來說,即是當一隻貓被一隻狗養大,牠是不會知道自己是一隻貓。比如聖地亞哥動物園,每隻獵豹一出生就分配了狗朋友給牠,讓牠們從小建立這種關係,其他動物園也有類似的計劃。

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跨物種友誼

在動物界,跨物種的友誼很常見,同樣都是動物的人類,這些例子一樣不少。在1867年,就有幾個獵人在一個狼的洞穴中發現了有一個不足6歲的男生Dina Sanichar,發現他的行為舉止和一隻狼無異,這個就是被狼群帶大的男生,而他的故事更被改編成為電影。在1950年代 ,有一個女生Marina Chapman,在年幼時遭人綁架,之後被丟棄在哥倫比亞的叢林裡,之後被猴子養大長達5年,她學會爬樹、徒手抓雀鳥及野兔,在一次偶然機會下,Marina Chapman被一群獵人發現才離開森林,後來她還出書講述自己的經歷。

根據研究,人和動物之間是一種互惠互利關係,而雙方的行為都是互相影響對方,包括情感上、心理上和身體接觸上。 由最久遠的時候,動物是人類的工作工具,比如用來打仗的馬、信鴿。時至今日,人會選擇飼養寵物建立關係,慢慢演變成為陪伴的角色。

一個美國生態學家Wilson就指出人類通常會向動物表達出各種情緒,包括正面和負面情緒。 而主人和寵物這種關係,在近年來被視為「依戀關係」,依戀即一種特殊的情感關係,涉及舒適、關懷和快樂的交流。 有一個研究結果就指出,有很多主人表示對他們的寵物,有非常密切的依戀,有時他們對寵物的依戀程度更加高於對家庭其他人類成員的依戀程度。一個人擁有寵物的時間長短,和主人擁有的寵物經驗越多,與更高的依戀水平是有關係的。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