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灣隱世私房菜!午市賣碟頭飯 晚市賣手工菜蝦多士、鳳皮甲、生炒糯米飯都有

Play Video:

​​​​午市賣碟頭飯的餐廳,到五點鋪起枱布,標示了精彩的晚市開始。 晚市不做煲仔飯、大排檔小炒,而是做特色手工菜,數一數菜式就知道了:脆炸鹹魚乾酥餅、荔芋油鴨煲、砵酒焗桶蠔,這些菜式都是老闆阿遠在外面餐廳試過,覺得好吃,再改良成自家食譜推出,以以下三道對阿遠很重要的菜式為例,足見他對食物的執著。

阿遠對食物的執著

至今最花心血的菜式是鴛鴦鳳皮甲,它的製作過程最考功夫,要先請廚師中午刮走雞皮脂肪,夜晚再釀墨魚滑,然後整塊炸起,放涼幾分鐘再用火槍燒焦雞皮,這樣就能做出脆薄口感,也能吊出雞皮油香。把它切開六至七件,連同拌入麻醬的雞絲海蜇青瓜上碟,這些清新的食材能中和較油膩的鳳皮甲,吃下去感覺清新。

蝦多士也花了很多心思改良每個部份選材,包括麵包要選用跟坊間常用厚多士不同的薄身白麵包,然後提早三小時放入雪櫃吹乾,確保麵包乾身才能炸得鬆脆。釀上的海鮮,更是原隻海蝦,和比蝦滑更爽口的百花滑:蝦滑拼墨魚滑,把食材平均分配到包面然後釀起,再下油炸。脆口的竅妙位在不能釀到四邊角,才能炸出微焦的脆包角。

這裡的砂鍋蔥惹味炒飯跟外面吃到的也不同,最大賣點就是乾身,飯粒粒分明,秘訣在傍晚要分一批飯出來,只蒸乾飯至半熟, 客人下單後再加臘味和蔥下材料炒,上桌時打開砂鍋,會看見堆成山的青蔥粒在深棕色飯面,賣相吸引。吃之前要先翻翻炒飯,再蓋上蓋焗2分鐘,等飯煎出兩次飯焦,才會乾身又脆口。

鑽研食物路上有朋友熟客支持

阿遠在研發這些新菜式的過程中,有一些朋友做智囊團試菜,給他意見改良,單是鳳皮甲就做了十幾個版本,才變成現在這樣,每個朋友都至少吃過五六次,因他試過焗爐焗、油炸、在扒爐上煎,也試過不同火候,每個步驟小變就對成品影響很大,但他每次試食後都會和朋友做檢討,找出不好吃的原因,朋友也會即場讓廚師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幸好兩個跟了阿遠一家十多年的師傅也對食物有追求,會聽意見改良,才能成就阿遠在晚市建立的手工菜天地。

老闆嘴刁,也聚了一群同樣很嘴刁的顧客,識得欣賞老闆的執著。訪問熟客時,他們都能清楚講出自己喜歡和不喜歡某種菜式的原因,譬如有熟客說:「小時候吃的那些甚麼酥炸大腸,外面很多都做不到,但這裡做到那種脆。」也有客人說:「這裡的生炒骨用新鮮豬肉,且較多肥肉,炸起來不會有雪味,且較多汁。」還不斷叫我試他們桌上各式各樣的特色菜,帶著好東西就是要分享的雀躍,老闆對食物的熱誠也感染到客人了。

餐廳起跌與家人關係環環緊扣

家庭式經營的餐廳自然成為一家人的聚腳地,阿遠指:「守住餐廳其實可能不為賺錢,而是這個店舖可以維繫到一家人,我一定不會去其他地方做。」幾兄弟姊妹都住柴灣,媽媽叫一聲「一齊食飯」,大家就會聚到阿遠餐廳見面,「你沒有這間店的話,譬如說我約了在銅鑼灣吃飯,誰會理你。」

但餐廳也曾因母子關係破裂幾乎結業。兩母子性格一樣爽直剛烈,所以走在一起做事就很容易有衝突,關係裂痕積小成多,擔起採購食材重任的阿遠一怒之下離開餐廳,轉去父親的餐廳幫忙;加上大部份工廠北移,只有少量印刷業廠房聚集,區內上班人口大減,區內食肆亦增加至超過300間,餐廳銷售額跌了一半,媽媽一度打算放棄結業。阿遠不忍心,回到餐廳擔起晚市大旗,幸好他從小已經被身為柴灣飲食業大王的爸爸培養到嘴刁識食,所以回來之後就自創新菜式,在工廠區餐廳創出靠晚市支撐的新血路。直到現在,餐廳已是他的支柱,「我喜歡熱鬧,夜晚這麼多熟客來,我隨便坐在一枱都有朋友陪我飲酒,也有人欣賞我的努力,可能是為了一份滿足感吧,這就是我享受的晚市天地。」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