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移民紐西蘭改造70年代雙層舊房子 花園搞野炊廚房整港式叉燒

Play Video:

這些年頭提起移民,畫面盡是離愁別緒和一言難盡的辛酸,犧牲和放棄舊有事物,好像是必經歷程。已在紐西蘭生活兩年的Andy和Renee,認為移民不代表要放棄在原來居住地喜歡的事情。在香港經營野炊廚房和戶外體驗活動多年的他們,準備將野炊活動移師至紐西蘭的家中,希望即使離鄉別井,也能繼續分享熟悉的家鄉味。

Renee曾在紐西蘭讀大學,年輕時已取得居留權,而且比較熟悉這裡的文化,畢業後回香港從事廣告工作,直到小朋友出生,為了讓她們有更好教育和生活環境,兩年前便一家幾口搬到這裡展開新生活。

Andy跟Renee一直喜歡烹飪和研究不同食譜,Renee幾年前因為工作關係接觸露營,Andy自小參與童軍的Camping活動,兩夫婦始發掘到在大自然用柴火煮食的美妙,毅然離開全職廣告行業,開始在香港辦野炊活動和開班教人野外煮食。幾年間成功令很多港人接觸柴火烹飪和燒烤文化,活動不定期舉行,但每次都座無虛席。「我們在香港做過一些40至50人的晚餐,有一次有200多人參與,一起三日兩夜連續野炊幾次。我們團隊幾個人不斷在煙燻三文魚,對著火爐燒幾百隻雞,那種成就感是原來野炊可以帶給人這麼多歡樂。」

以前在香港辦野炊,要找個能用柴火煮食的地方都充滿限制,一般都只能在長洲西園進行。來到紐西蘭,二人索性把天馬行空的想法搬到家中,希望在紐西蘭的新家中延續這事業和樂趣。不過單是尋找合適的房子,親手把舊屋和花園修建好,試驗不同野炊食譜,同時要安頓好家人和適新生活,已花了一年多。

他們最後找到一所70年代建的雙層舊房子,將間隔拆掉再重新建造,特地將開放式廚房與客廳連接,讓它變成適合上烹飪堂的空間。二人花了點時間修建好前後兩個花園,解決漏水、屋頂破爛等問題,因為紐西蘭物價高,當地人都喜歡在自己花園種植各類蔬菜、香草和花草果樹,他們也入鄉隨俗,希望延續以往Farm to table、能使用新鮮食材的野炊元素,紐西蘭「不時不食」的飲食文化教會人更珍惜每季當造食材。

Andy和Renee特地訂購了阿根廷大型野炊爐,希望探索Asado Cross的燒烤風格,「本地人都很喜歡BBQ,我們常互相交流。因為在紐西蘭裝修都歷時很久,其中一位鄰居在我們家裝修時間中幫忙『照顧』我們的房子,我們也跟他燒過烤,他更釀製自家啤酒請我們飲。」二人的野炊廚房仍在籌備階段未正式推出,而這次Phoebe到紐西蘭公幹,有機會參與他們「試食版」野炊活動,做隻幸福的白老鼠,享受了一頓有碳燒港式叉燒、排骨等港式味道的晚餐。

很多人移居當地就會找新工作,重新開始。Andy和Renee這兩年跟香港野炊團隊緊密合作,遙距打理業務,同時接了不同Freelance營銷、廣告、商業的工作維持生計。然而這段日子他們已暫停在香港的事業,除了慢慢將工作重心遷移到新地方,最重要的任務,是想全心全意照顧一對孖女。

「紐西蘭物價高,因為勞工工資相對高,而且這裡有銷售稅,有15%的GST(商品及服務稅),衣食住行都需額外付稅錢。起初我們都覺得有點貴,但是很快就明白並適應了。現在吃東西物價都貴,事實上當造食材會便宜點,尤其是吃肉、海鮮算是價廉物美,隨便在超市都買到高質素的三文魚或牛扒吃。」Renee解釋,紐西蘭稅收高,個人稅達30多%,但稅收是會用回人民身上,例如本地提供免費教育、小朋友老人家一定程度的免費醫療福利,公眾假期泊車不用錢和較合理的油價、近在咫尺的大自然和充滿小動物的公園等,也讓他們覺得這裡是樂土,「比較不理想是這裡公共交通不特別完善,因為缺乏巴士司機,很多時會誤點或脫班。紐西蘭很多行業都不夠人,例如醫護、教師等,因為薪金不夠高。」

「女兒開始長大,環境越來越不對路,那時候情緒和身體出了頗大問題。起初來的時候有很多懷疑、掙扎和擔心,家裡爸爸離世、媽媽不捨得,也有很多不確定性,離開前其實心情很低沉。」Andy坦言,最初憂慮小朋友會否不適應,孩子在香港上小學不久就有疫情,經常在家網上上堂,沒有同學一起玩,功課多而艱深,在香港都很討厭上學,「但來到小朋友很快就適應了,她們常說我真的很開心,學校是全世界最好的學校,每早都自覺起床梳洗等上學。這裡的老師不只是想教他們知識,教學態度是由小朋友出發,很尊重孩子。」

流散各地的人,各自有離鄉別井、掙扎求存的故事。擁抱新文化,投入新生活同時,學懂處理思念與鄉愁,都是異鄉人要面對的共同課題。「這兩年大家看到很多移民故事,都會問這些問題,害不害怕孩子不記得香港。現在你問她們最喜歡吃甚麼,都是答蔥油拌麵、豉油王炒麵、雲吞麵,食物令我們開心,同時也記載著文化。而我們兩年來每天都在煮香港的味道,其實你去到哪裡,那條根都仍在那裡,有根有蔃,根是不會斷的。」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