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港男去神戶做職業摔角手 由工廈撻到上 WWE 世界賽!

Play Video:

昨天,我們看了必文和港摔成員,在屯門的貨倉練摔角。 今天,我們MM再去找在神戶做摔角手的Ho Ho Lun(何顥麟)和Jason Lee(李杰森)。他們都是港摔的成員,也是一起在梳化、床褥和體育館軟墊上,將個會撻出來的第一代港摔。 8歲就喜歡看摔角,Ho Ho Lun在16歲跟朋友在Big Echo的K房租帶租碟睇摔角,創立港摔雛型。2009年,正式上Ring上台打摔角。

阿麟常自稱摔角佬,因為除了打摔角外,他還是個製作人,他更想做的,是親手舉辦及推動亞洲的摔角文化。所以他除了是個有點搞笑的摔角手,其實是個摔角佬。以前,他們每年都會辦3至4場,可以容納幾百個觀眾的小型比賽。請來世界各地,甚至日本女選手來較量,連辦3天,支持者可能得千多人,但場場都撐,很Die Hard: 「十幾歲開始時很多人見我們細路仔樣,都睇死我哋『咁瘦,點得㗎!』結果往後都真金白銀畀錢買飛入場睇我哋。」凝住他眉宇間的驕傲又感激。2019年他本來準備了一個可容納二千人,在灣仔港鐵站附近的場館,辦港摔十周年大賽。惟社會事件加上疫情,活動延後,他接下日本的工作,諗住一年後回港再辦比賽,他苦笑:「2022年了,情況依然係咁。」

無得搞比賽,他的電漏了一半,難免感嘆:「要摧毀一個興趣的方法,就是把它變成職業。我上台打摔角已經很平常心,就好似你哋返工咁。」日本人看職業摔角如看藝術表演,安安靜靜的,最多拍拍手,很輕微地歡呼一下;香港人就不是了:「你知啦香港人把口好衰的嘛。一句打柒佢啦!諗起都回味,你會有一種神秘力量,在你心裡澎湃地湧出來。」說時腎上腺素明顯飆升,下次見到,識得要對他講甚麼。

昨天講過,在香港或東南亞地區的摔角,大家都是練招式之人,不想傷人,出手總欲就力。但日本人視摔角為藝術表演,就力會被罵的。擂台其實是幾條鐵通,一塊木板,加一片一吋厚的墊褥組成。撻下去嘭一聲整個台都震動,聽者心曠神怡,撻者:「好似撞一次車咁。生命有限人生撻不了多少次。」 以阿麟每場比賽重撻5、6次計,一個月十場八場比賽,「差不多撞百幾次車咁。」

因為多年來他常幫日本Dragon Gate打比賽外,還做製作人角色幫忙籌備活動及比賽。2020年他們邀請了Ho Ho Lun到日本成為摔角手,一方面想「令更多人認識香港選手」,也讓他擔任英文旁述員,一舉兩得。住在神戶小鎮,係日劇中行出街無人的那種小社區。5分鐘路程到巴士站搭車才去到最近的JR站。晨早起床,食飯接著健身兩小時,出去散步買罐咖啡。停車場的貓貓怕生保,只係俾佢摸:「一日就係咁。」十幾年來他的生活到處飛,突然「反而覺得更充實。回到香港我無事可做,可能更不習慣。」

另一位香港摔角手Jason Lee,12年前已到日本發展,跟Ho Ho Lun簽了同一間摔角公司。為了練摔角及四出比賽,在港時的他在酒店洗碗:「為了爭取時間練同打摔角,做Parttime沒問題啊。」早已結婚住在外面。來日初期他以李小龍形象出道,出場總耍雙截棍,現在在台上的角色是:「認真打摔角的香港人。」方法係?笑容突然靦腆:「講廣東話囉⋯⋯粗口嚟㗎喎。」日本人會唔會跟住叫先?他笑,「唔知喎!而家疫情日本人只可以拍手掌唔可以大叫,所以暫時無。」做職業摔角手的目標已達,未來目標,是要讓自己出現在職業摔角比賽的海報上,「而家都有,但得一小格。我想大啲。」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