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屋邨仔開紙漿廠Mil Mill喵坊被逼遷 日收20萬紙包盒做紙巾洗衣球

Play Video:

全港唯一一間紙包飲品盒回收廠「喵坊Mil Mill」迎來三歲生日,也應該是它在元朗科技園的最後一個生日。早前科技園以發展微電子中心為由,拒絕與Mil Mill續約,並限於明年年中前遷出。「我做的事真的在幫助香港,為甚麼不能讓它繼續存在?」創辦人之一葉文琪(Harold)攤了攤手說。今集帶大家走進這間引起熱議的紙漿廠,細看他們在香港做回收的故事。

棄過百萬年薪工作 在回收業由零開始

Mil Mill從來不是做口號式的環保,辦公室的一檯一凳都是撿回來的,如此節儉的Harold曾經是影印紙龍頭公司的物流主管,年薪逾百萬,但他說:「公司是可以讓我很舒服地做到退休,但是太舒服了,我不行」於是毅然辭職,跳入感覺更有發展潛力的回收業,恰巧同事盧智聰(Nigel)也想打造自己的廠房,二人一拍即合,在2009年創立廢物處理公司SSID,亦為Mil Mill的母公司。他們信心滿滿以為2年能回本,誰知道虧足6年,Nigel與Harold對望後,無奈地笑了笑說:「都洗濕了頭,只能繼續捱。」

葉文琪:香港人真的可以很先進很文明的

一走入Mil Mill,滿地都是一袋袋包裝妥當的紙包盒,Nigel拿起洗得反光的紙盒回憶 :「起初只有三成是乾淨,量少到真的開不到機。」根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港人每日棄置2.4萬噸紙包盒,足夠鋪滿4000多個香港大球場,卻沒有回收途徑,2019年Mil Mill開廠還撞正疫情,回收量大跌九成。幸好Harold和Nigel一直堅信能培養香港人擁有回收的習慣,三年來不斷舉辦導賞團和學校講座,如今每天收到3噸紙包盒,Harold都驕傲地說:「四小龍中香港人是最乖的,香港人真的可以很先進很文明。」

在紙堆中「尋寶」 家中有個小型博物館

除了紙包盒,廠裡還藏著不少意想不到的文物,Harold說他經常在紙堆中「尋寶」,只見他從書櫃翻出一本大書,笑說:「那天在廠發現這本書,一打開是李嘉誠先生簽名。」他家中亦藏起不少好書和文物,他不斷如數家珍:這裡是不同版本的《中英聯合聲明》、那本是前港督彭定康簽名書,這件更是價值逾2萬的名牌西裝。問到他覓得心頭好的心情,他輕輕收起嘴角表示,起初很高興,但後來收得太多,見得多香港人的奢侈,漸漸變得麻木:「我經常看見一個很浪費的香港。」

新加坡還是香港?

新加坡去年向Mil Mill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們到當地設廠,更開出不少豐厚條件,差不多每條社交媒體的留言都在勸他們不要在香港浪費時間,但其實Harold和Nigel差不多每天都外出尋找合適的地方設廠,Harold一邊翻看留言,一邊說:「其實看這些(留言)真的很心酸,我們一直都沒有放棄香港,香港是我們的根。」雖然收地的死期逐漸逼近,Harold和Nigel仍堅持回收紙盒到最後一刻:「謝謝大家的關注,但我們差不多要停止接受所有訪問,希望可以留多點心力做回我們應做的事。」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