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舞點解咁受「大媽」歡迎? 阿Sam拖婆婆手跟舞團學跳舞

Play Video:

我們會稱呼喜歡跳廣場舞的人為「大媽」,叫「大媽」而不是「師奶」就間接證明「廣場舞」是由中國興起及傳入,為何全世界只有中國會流行跳廣場的人,又為何集中在大約40到60歲的女性群,參加人數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呢?連香港不同的公園都站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媽」,既然避不了,不如我們拆解一下這種現象。今集《Weekly-pedia》,阿Sam跟著觀眾報料,走過不同廣場舞熱門地點,在多次被拒絕及尷尬情況下,嘗試訪問正在跳「廣場舞」的她們。

廣場舞的流派

好多時我們以為一群人在廣場跳的舞就是廣場舞,但其實廣場舞都有分不同派別,例如是排排舞還是雙人舞,之後就是慢歌還是快歌,最後就是跟音樂拍子分類是甚麼歌的多少步舞,例如「慢三步」還是「快三步」的雙人社交舞,所以簡單而言廣場舞就是用多少步數的舞步來用作分類,再配合不同的歌曲。我在正式訪問跳廣場舞的姨姨前以為歌曲都是固定或是統一,所以我在現場問姨姨們跳舞的歌曲是不是《小蘋果》的時候,「《小蘋果》現在我們不會跳了,太老土啦。」姨姨們笑道。這樣我才發現原來廣場舞的歌曲都有潮流,而因為大部份負責領舞的「老師」(很多時只要熟練又會教其他人就會被稱呼為老師),都是在網上看過教學片後自學,所以廣場舞的歌曲潮流就很受大陸廣場舞的熱門歌曲所影響。廣場舞播的那首歌,需要的只是它拍子夠強又容易配對就可以,聽起來好像首首歌都差不多,其實就是用來配對同一個步數的舞步,所以其實用K-Pop可以,Cantopop亦可以,就算是My Little Airport都可以。廣場舞除了用不同拍子的音樂來分跳幾多步之外,還會配合做健身操。

廣場舞對排位分佈都頗講究,好像越資深的人就越站得前做領舞角色,讓後面的人可以跟著跳 而好像Sam這些完全不懂的人就最好站中間。因為廣場舞多數是不同方向重複相同舞步,所以站在中間的人就轉去前後左右的時候都可以看到人怎樣跳,基本上學廣場舞就是這樣一個個跟著這樣學回來。

而為何跳廣場舞的人一時又會拿扇一時又會做著不是健身的動作呢?原來很多時跳廣場舞的人會在同一個空間玩其他的運動,例如耍太極、太極扇、健身操等,只是同一個空間會有默契地劃分不同時段從事不同的運動,而很多時這些運動都同樣需要音樂配合,所以一般人就會以為音樂+公共空間+跳舞就是廣場舞。

廣場舞在中國興起的背景

中國60後「大媽」認為「頭上有片瓦,腳下有塊土地」是不夠的,大陸經歷完改革開放及城市化 ,不少60後的「大媽」當年離開農村搬入城市在工廠打工為生。偏偏60年代是中國嬰兒潮,出生人口達2.39億人的歷史高峰,所以在20世紀初(2000年代)很多女性漂泊半生都是失業或者是全職家庭主婦,沒事業、沒目標的她們憑著一隻舞去開拓­她們的夢想,有廣場的地方就有「大媽」,而有「大媽」的地方就必然會跳廣場舞。但為何廣場舞會只在中國流行,而且年齡集中於中國的60後呢?因為隨住社會變得發達和國民教育水平提高,可以選擇的休閒活動亦會更多,不局限於跳廣場舞,好像年輕又教育程度較高的人自然會選擇其他休閒活動。

廣場舞的吸引力

阿Sam發現跳廣場舞的人好多都是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團體一起持續跳了好多年 ,每次問「大媽」為何喜歡跳廣場舞,她們第一時間一定會答「做運動鍛鍊身體」,但更加像透過重複運動而建立群體關係。「 8號風球我兩夫妻都會來的,如果不是很大雨我們都會來。」在魔鬼山上跳了十多年廣場舞,78歲的馬太說道。馬太他們因為怕音樂滋擾別人,於是十幾年前就走到上山跳廣場舞的一幫姨姨。中大人類學系講師Wyman指,大家跟著同一種節奏、同一種音樂做著同樣的動作,這種是會建立很強的社會結合。「我自己覺得廣場舞對於上了年紀的女性,某個程度上是可以讓她們走回一個群體裡面,減少那種疏離感,尤其是在照顧家庭方面,例如丈夫、兒女,其實可能會很孤獨。」而參與廣場舞就可以幫她們建立一個支援網絡,當你跳舞的時候也會放下理性的思考。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