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紙極端實測:挑戰抵擋300磅重量級拳手+BB彈氣槍射擊!

Play Video:

泡泡紙人見人愛,除了搬家運送貨物時,用來保護物品的功用外,更多人喜歡的用途就是不斷捏破它的氣泡,仿佛有著紓壓的效果。不過泡泡紙到底是何時發明的?為什麼每個人都喜歡捏它兩下?背後又有沒有什麼心理學的依據呢?這些問題,都會在這一集的《Weekly-pedia》裡面得到答案。

開發牆紙失敗後的副製品

在1957年,泡泡紙的發明者Alfred Fielding和Marc Chavanne,原本想製造一面是塑膠面、另一面是是紙材的牆紙,然而開發最終以失敗告終。開發失敗沒有令他們消沉,二人看著失敗品上頭的氣泡,想到其氣泡的緩衝作用,可以用來保護脆弱物品不被壓壞,轉念一想為這個失敗品找出用途,最後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泡泡紙產品了。

泡泡紙有分正、反面嗎?

很多人都會感到疑惑,到底泡泡紙的正反兩面該如何分辨?有氣泡那一面,該貼合著被保護的物品,還是要用平坦那一面貼合物品呢?擁有「Bubble Wrap」專利的企業,並沒有給我們一個官方答案,但是從不同外國包裝公司給出的指引,通常建議都是氣泡面要貼合物品,平坦那一面則要朝外,其中的道理也不難明白。

泡泡紙的原理,是利用氣泡提供的緩衝作用,以保護物件不受損壞。如果用平坦那一面貼合物品,也可以提供同樣的作用,但卻會增加運輸過程中,被尖銳物刺破氣泡的風險,所以一般都會建議以氣泡朝內的方式去使用。

泡泡紙的心理學

遠在古希臘時期的人們,經常用一種名為「解憂珠」的物品,即是平滑的石頭,琥珀和玉,可以帶來紓壓的作用,而其實捏泡泡紙也有類似作用。在上世紀90年代,心理學教授Kathleen M. Dillon指出,泡泡紙擁有飽滿圓滑的氣泡,與古希臘人用「解憂石」的道理相當。

Kathleen M. Dillon更曾經找來兩組大學生做實驗,一組可以捏泡泡紙,另一組不能捏,結果發現壓了氣泡的大學生面對更沉著冷靜,同時也更有警覺性。Kathleen M. Dillon認為這與人們壓力時產生的反應機制有關,就像人們在緊張時會捏手指和抖腳來放鬆,捏破泡泡紙也帶有一種放鬆的作用。

新型泡泡紙不能捏?

愛捏泡泡紙的人太多,甚至有玩具廠商推出可以無限捏的泡泡紙玩具,讓人大捏特捏。不過作為「Bubble Wrap」專利擁有者的Sealed air,在近年卻推出了新型的泡泡紙「 iBubble Wrap」,聲稱可以節省約 50 倍的存放空間,相對來說也更加環保,不過缺點是不能像傳統泡泡紙般捏破氣泡。

不過推出新型泡泡紙,人們真的會為了環保,而放棄捏傳統泡泡紙的快感嗎?在外國甚至有愛泡泡紙的族群,專門開設了臉書專頁「Popping Bubble Wrap」,分享捏泡泡紙的喜悅。喜歡捏泡泡紙的人實在太多, 雖然新型泡泡紙有環保的優點,但真要人們習慣它新型泡泡紙,捨棄捏破傳統泡泡的快感,紙似乎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