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做剩食回收隊 社福機構將剩食變盛食

Play Video:

香港每日產生超過10,000公噸的垃圾中,有近三成都是廚餘。廚餘排放的溫室氣體,還會導致碳排放量上升,加劇氣候變化,而減少製造廚餘便是應對的方法之一。今次《MM Picks》,主持人敏怡將會走訪四個地點,同大家過一個將剩食和廚餘轉化為寶的旅程:包括跟回收剩食的機構Foodlink工作半天,了解剩食的來源,再配對給有需要的人;尋找城中素食環保餐廳,學習如何透過盡用食材減少廚餘;逛惜食市集,體驗廚餘升級再造;最後到訪ImpactHK-The Kind Kitchen,和員工一起準備飯菜給無家者和弱勢社群,令食物展出更大意義。

第一站:剩食何去何從?

Foodlink膳心連是本地回收剩食的慈善機構,每天走訪各大酒店、學校、醫院和食物供應商等機構收集剩食,再將食物分配給適合的受惠人士。機構營運總監Aurea分享:「我們去年回收了約566噸食物,曾試過一次收集了5萬杯乳酪……」她笑言看來嚇人的數字,對他們來說卻是堅持下去的原動力。皆因若然他們放棄,這些質素不錯的食物便會變成堆填區中的垃圾。她續說:「社區上有很多弱勢社群很需要這些有營養的食物,我們會想盡辦法,以最快的速度去拯救這些食物。因此企業夥伴的支持對我們幫助很大,如DBS贊助我們的輕型貨車,跟我們團隊一起收集了百多噸的食物。沒有這輛貨車的話,這些食物便會被丟棄到堆填區。」

第二站:應對廚餘有乜計?

Treehouse是一間以環保為宗旨的素食餐廳。創辦人Christian因為食素而開始關注大自然,因此從他們開店的第一日,餐廳已經有不同措施嘗試減少浪費,其中一項就是減少廚餘。餐廳廚房設有一個廚餘收集桶,老闆每星期還會突擊檢查桶內遭棄掉的廚餘,看看員工有否盡用食材,每天還有報告清晰記下廚餘棄掉量。為了用盡所有食物,他們還有不同菜譜處理剩菜。例如將用不盡的薄餅炸成角仔,變成另一款小食之餘同時延長食物的存放時間。他們亦會儲起餐廳的剩菜用來煮高湯,盡力減少廚餘量。另外樓面有分類回收桶,食客可以將吃剩的食物及植物製餐具掉至回收桶,最後會回收分解堆肥,升級再造成為肥料。

第三站:廚餘升級 X 公眾教育

DBS跟南豐紗廠協辦的「廚餘明天等於零」市集,邀請了不少同樣支持「食物零浪費」理念的社企和機構參加,希望以不同方式展現食物的可能性,藉著教育公眾由源頭回收到廚餘升級再造的整個過程,宣揚惜食文化。其中一位經營寵物鮮食包Furry Green的檔主Agnes表示,外表不完美的蔬菜很多時會遭菜販或消費者摘掉而淪為剩食,然而這些不完美食物的質素依然良好,因此他們希望盡一點力,善用這些遭人厭棄的優質蔬菜。她說:「我們把這些剩菜處理好並磨成粉,放回寵物鮮食包裡,令剩食變成狗狗吸收到的營養,把不浪費食物的概念帶給狗主,希望他們可以響應。」

第四站:剩食新意義

ImpactHK同路舍是幫助無家者的地區組織,旗下位處大角咀的廚房The Kind Kitchen,每天使用由不同慈善機構收集得來的剩食材料,為區內無家者和弱勢社群準備飯餐。機構代表Mani表示希望透過社區廚房為無家者提供工作崗位,藉由在廚房製作飯餐重新踏入社會,亦為同路人帶來溫暖。她說:「其實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由以前是受眾,到現在有能力服務跟他們過往經歷相同的無家者,整個過程對於他們而言也是一種治療。」DBS作為其策略性夥伴支援ImpactHK擁有更完善的設備,使他們可以增加飯餐數量,幫助更多服務使用者;同時可以聘請更多以前經歷無家的朋友成為廚房的全職員工並提供技能培訓,協助他們展開新生活。

只要不放棄食物,食物就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例如循環再造或者幫助有需要的人。銀行在其有效的資源下,支持不同機構推廣珍惜食物和減少碳排放等理念,同樣是無形之中為社區塑造一個更可持續發展的將來。 「More like a food saver, less like a bank.」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