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入西貢做漁民 花超過200萬買魚排齋養魚回到本?

Play Video:

香港水域面積入面只有0.1%,26個區域用作海魚養殖,而且自1990年起停止簽發新的海魚養殖牌照,只能靠世襲或轉讓。尤其在當中11個可以改作休閒垂釣的區域中,要尋找真漁民都真的難。在九成魚類依賴進口的香港,《本土養殖》魚排創辦人林子龍 (Alex),不斷自學鑽研技術全情投入養魚。不只堅信香港本土養海魚有得做,更開辦海魚養殖學校,希望「踢人入會」有魚齊齊養。究竟本地養魚是否如Alex所說「賺得到」,魚排生活又是否輕鬆寫意呢?

我們走入西貢榕樹凹魚類養殖區,《試一次》做漁民。由日常工作如混魚糧、餵飼、清洗更換魚籠;漁排購買、設計及維修;到魚獲處理如宰魚、包裝和烹調,通通都試了一次。期間遇上老漁民鄰居三叔和三嬸,更讓我們到他們的漁排參觀。三叔三嬸是水上人養魚超過半世紀,兒女長大搬入公屋的他們,養魚捉魚就變成他們的退休「細藝」。「在搖晃的魚排睡覺最舒服」、「養魚心機比養兒子大」、「經歷三次紅潮致傾家蕩產」,從老漁民口中聽他們的故事、生活態度和智慧,就像上了一課心態輔導。

Alex指香港人不覺得漁業能賺錢,所以才會這麼少人入行,但他覺得是絕對養活得到的。他說:「我不是帶你走進三山五嶽的地方,在這樣優美的環境工作,我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埋怨。」從沒想過會養魚為生的他,現在更斷言會是自己最後一份職業,甚至走進棺材前一刻才會停止,因為這種生活讓他豐足。他說:「我現在很豐足,不需要吃厲害的餐廳,不需要美麗的衣服,賺錢的心態亦不同了。養魚有好生活,市民有靚魚吃,便是我的願景。」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