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大熱運動品牌Yasaki原來係香港日本混血品牌

Play Video:

Yasaki是一個日本姓氏叫矢崎。但何以今日變了個香港牌子,就要追溯到60年代,一間在灣仔賣進口運動用品的小店了。當年的小店,專引入外國運動品牌,特別是德國的「豹牌」及「三間」。當年香港除了幾元的一雙的「白飯魚」(約$9),就是港幣百多元的「豹牌」帆布鞋(約$150)。爺爺陳志軒跟日本拍檔聊起,覺得平貴運動鞋之間有很大的空間,當時的矢崎先生就說: 「喂,我推出一個新品牌,你在香港就幫我代理吧。」所以Yasaki就在1978年在日本成立了。

當年還贊助很多年輕新星,1984年拍《新紮師兄》時的梁朝偉、同時期拍《101拘捕令》的溫碧霞、甚至90年代的Beyond,都穿他們的衣服拍《開心鬼救開心鬼》。 1982年推出另一品牌Kamachi,走更活躍的運動風,在1981年至1991年10年間還每年贊助澳門格蘭披治賽車的選手,整部車貼上Kamachi大招牌。就知道,當年氣勢不弱。

80年代初,爺爺見生意做得不錯,就向日本朋友矢崎買下Yasaki的版權,繼續經營。隨著日本製造業成本提升,工廠搬到台灣或韓國,90年代更在香港設廠製作旅行袋。90年代中後期也隨時代,將部份工廠轉到大陸。同時,經濟起飛,大家都開始講究及買得起大品牌,Puma,Adidas,Nike等,這種低價的本地品牌就漸漸退下來。

搜網上的討論,有朋友說小時候冒著被笑的風險,都用馬克筆在鞋上畫剔畫三間,有人又笑它的諧音是垃圾池,寧願穿黑底 「白飯魚」 都不肯穿它。結果被一心「買對好嘢你著都唔領情」的老竇打了一身。

現在,一些學生鞋仍是在台灣製造。潮流興復古,第三代負責人Eric一直想將80年代的纖瘦設計復刻起來。同一時間,這雙專給「藝員訓練班新星」們穿的品牌,甚得阿爸輩的歡心。深水埗有百年歷史的步陞鞋店,老闆吳先生: 「由80年代成三份之一個飾櫃都是它的貨。在酒店辦訂貨會都要三四天才處理得完顧客訂單。」到今日只得幾十款。有些款式賣了30年仍在。「有些正式醫生指定穿它的,黏貼的,有些老人家腳痛,就要穿那些方便的鞋。」有些老人家穿習慣了,連續就買了五六對,伴著成長。

歷史故事大概如此,至於鞋子穿上腳,或者襯起衫來的感受,大家看片,讓主持們解說一下吧。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