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棄10年全職攀樹師工作 元朗開蜜蜂場由零開始學養蜂做保育

Play Video:

說起養蜂人,你大概會想起一個上年紀的男士,在深山穿着防針的裝備採蜜糖,但其實在元朗牛潭尾,就有兩個年輕人營運的蜂場,穿着型格的牛仔布圍裙,等待你跟蜜蜂來個近距離接觸。養蜂組織Beetales兩年前由Harry和Jill成立。34歲的Harry本身是一個攀樹師,三年前一趟馬達加斯加旅行,見識過當地未有被人為損害的自然風光,各種生物可以隨意行走,令他驚覺:「世界本身是這樣,自然的面貌應該是這樣,不同動物的距離可以好近。」反觀香港這個現代城市,人們對於野生動物往往有一種敵對或恐懼,所以Harry便萌生成立保育組織的念頭,回港後跟當時仍在大學讀環境科學的Jill談起,一拍即合,開始由零去學養蜂。

談大自然保育,好多東西可以做,但為甚麼偏偏選上保育蜜蜂呢?Harry說,蜜蜂是地球主要的花粉傳播者、平衡生態的重要一員,若然蜜蜂消失了,令農作物失收,將會釀成整個地球的生物災害,加上香港現有的都是商業蜂場或者視養蜂為興趣的老一輩,欠缺主張保育的養蜂組織。有見及此,Beetales除了會在蜜蜂的繁殖期放生強壯蜂群回到大自然,還會定期辦導賞團和工作坊,向大眾講解蜜蜂對平衡生態的重要性。

現時蜂場十多箱蜜蜂主要靠Harry打理,Jill則負責後勤和對外的工作。自稱「陀地養蜂人」的Harry每星期至少會回蜂場三天,逐箱逐箱檢查蜜蜂的狀態。他說,與蜜蜂相處的秘訣是要溫柔,因為太大的震動或擠壓會令蜜蜂緊張,以為生命有危險而作出攻擊,所以每一個步驟都要慢慢去做。只要動作溫柔,手主動去觸碰蜜蜂也沒有問題。

看見Harry被成千上萬蜜蜂包圍,仍悠然自得拿起蜂板向記者講解,難以想像Harry只是學習了養蜂兩年。Harry笑説最初還未找到師傅去學的時候,都是靠網上找資料,但永遠都是試過才知道「中伏」。他說最慘痛的一次是誤信外國的教學短片,用掃將蜜蜂從蜂板掃到箱中,結果慘被十多二十隻蜜蜂追着針,「初初開始學的時候好多資訊都未掌握得好,之後才知道香港的品種不可以這樣。那時候覺得自己做得好差,被針了六、七針。」

成立Beetales之前,Harry已經做了近10年攀樹師。現在組織未能自負盈虧,所以Harry一有時間便會去兼職攀樹,做一些修剪樹木的工作來維持生計。雖然月入由本身三、四萬元變得只剩一半甚至三分一,但Harry也慶幸當初勇於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他說,自己讀設計出身,畢業也試過入行,但適應不了天天返寫字樓的生活,才毅然報讀攀樹的課程,之後便遇上了養蜂。這時他才發現,其實中學時期已經對環境保育有興趣,但當時認為香港很難做到相關的工作,便退而求其次,四處去玩戶外活動,由攀石到探洞也試過,兜兜轉轉才走到現在,「好像對於未來的幻想實現到出來,在香港原來都可以做到保育相關的工作。」

攀樹公司老闆Alferd看著Harry10年前入行,雖然Harry這個好幫手少了替他工作,但也十分支持對方的新發展。Alfred說,因為樹藝工程中,很多時都會遇到蜂巢藏在樹洞,但過往只能把它毀滅,如今Harry成為了養蜂人,遇到同樣情況都能「急call」他把蜂巢回收。Alfred笑說初初以為Harry只是三分鐘熱度,「我只見到一些伯伯在山頭養幾個蜜蜂巢,後生仔真的好少見。我本身猜他兩、三個月就回來,但他又沒有,我看到他既然這麼想去做這件事,工作上便配合一下。」

Alferd這幾年見證Harry的轉變,說:「他幾年前很急躁,趕着收工,有些事做不到會丟工具發洩,但養了蜜蜂之後,人溫順了,跟工友也多了話題。」Harry聽過後,也承認自己變得有耐性,但笑說性格不能一時三刻改變:「始終你對著蜜蜂不是你想怎樣便怎樣,是牠想怎樣你去配合,所以只是被迫變得有耐性啦!」想知道Harry實際如何照顧成千上萬隻蜜蜂?立即睇片!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