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收藏家專儲英女王文物 過千藏品重塑1953年加冕慶典面貌

Play Video: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2022年9月8日離世,享年96歲。消息引起了不少香港人對她的憶念,亦有人認為香港過去的成就,跟英女王未必有直接關係。但她的肖像和皇家徽號,在70至90年代大家的成長期中,的確是無處不在。香港早已回歸,城市裡的殖民痕迹也買少見少,但喜歡這種歷史色彩的,依然大有人在。80後的周浩正Lawrence,便是城中少有,專門收藏與香港相關,尤其印有中文字的英女王物品的收藏家。

英女王人像勾童年回憶 中文收藏品見證當年生活

Lawrence:「小時候到郵局,一定有外國人的人像掛,小時候不懂,長大後才知是英女王和王夫。」除了收藏當年的掛畫,他還找到了當年醫院掛出該幅畫的舊照片,配成一套。他說:「由此可以證明這幅掛畫,的確曾在當年的公營機構掛出來。」當年的報章文本、舊照片也是Lawrence的重要收藏項目,他喜歡從中發掘資訊拼湊歷史。問到收藏品的數量,他笑說:「圖片一定超過1,000幅,文件和書本都肯定超過100件。」他喜歡閱讀舊報章雜誌的文章,感受那個年代的氣氛。他拿起其中一篇50年代的文章,標題是「紫微斗數預測英女王加冕」,見到當年報章都會用一些在地的方法,傳遞關於英女王的資訊。他說:「幫英女王批命,說這位新任的君主很大膽勇於嘗試,她在這個時刻掌政,社會便會平平安安。我發現不同報章都有近似的文章,可見當年或會透過這種軟性手法,穩定民心。」

母親曾接待並與戴安娜王妃握手 近距離照片成第一批王室收品

而令Lawrence情陷英女王的始作俑者,便是他的母親。1989年,戴安娜王妃與查理斯王子訪港,Lawrence母親以教師身份﹐帶領女童軍在一個節慶中接待戴妃﹐非常難得地和戴妃握手和拍照。他說:「媽媽有機會近距離拍下了戴妃的照片,她將這批相片留了給我,便成為了我第一批收藏。」問到為何最後收藏英女王物品而非戴妃的,他笑說:「其實兩位的物品也有收藏,只是剛好收藏英女王,有比較大的發展和機會。」緣份這回事不可計算,雖然認識戴安娜在先,但Lawrence發現追求伊利沙伯,可以令他認識到更多香港歷史。

主題式搜購1953年文物 重塑香港英女王加冕慶典

不過單是香港和英女王這兩個關鍵詞,可以收藏的物品都實在太多,Lawrence就在10年前開始,決定主題式重點搜購,1953年香港英女王加冕慶典的文物﹐包括當年6月2日至4日各區巡遊照片及相關紀念品。說到為何選擇了這個主題,Lawerence說:「一來,50年代是乎合我對香港好喜歡的印象,當年中環一帶的建築都很有特色和味道,人稱小倫敦。其次,你可以看得到加冕紀念品,都是很有中西合璧的特色。」他拿起第一件1953年的收藏,是一隻印有雙龍及祥雲圖案,用英文寫上「CORONATION SOUVENIR, HM QUEEN ELIZABETH II, 2ND JUNE 1953」,同時又用中文寫著「天祐女皇」,正中心畫上女王的人像,他說:「中西合璧的元素之下﹐令這隻碟的文化符號非常豐富。繼續儲下去便發現,原來1953年的物品是很有連貫性的。」

Lawrence拿起1953年6月1日出版的,第10期兒童樂園。封面沒有任何英女王的元素,但打開內頁便發現有英女王插畫,並簡介6月2日舉行的加冕儀式和慶典。他說:「內文提到加冕期間小朋友可以參與慶典,獲得加冕紀念品一件。全港男生都獲分派一個鑲有「天祐我皇,1953」的鋁製牛奶嘜,女生則得到一個比較精緻,有金屬托的膠杯。我還搜羅到一本雜誌,封面上的小朋友,就是拿著這隻粉紅色杯。」另外,英國政府授權生產駱駝牌熱水瓶的香港廠商,可以生產印有皇冠和1953的熱水瓶供市民認購,座枱式和袖珍式的都有。說到當中最喜歡的藏品,要數到加冕燈籠,Lawrence說:「這是1953年派給平民作店舖裝飾的,正面印有女王的樣子,背面是英國國旗。不止製作精美,還是香港製造的。這個燈籠比較脆弱,很難保存,但雖然已經70年歷史了,還可以正常拉開,證明當年香港生產的東西很耐用。」

到訪1953年巡遊金龍生產地 銅鑼灣保良局歷史博物館

例如當年加冕巡遊最盛大的儀式,是由社團組織自籌資金,紮作了一條用銅片做龍鱗,長180英呎,需要90位男丁舞龍的金龍。根據Lawrence尋得的舊文本記載,當年金龍的製作費用﹐高逹港幣32,000元。他跟我們細數從研究當年報獲得的資訊,說:「有5,500塊鱗片釘裝在龍身上,便是我手上面這塊。有500塊送了給當時的嘉賓,有5,000塊流落民間。當年一塊龍鱗售價是港幣5元。更發現這條金龍,是在銅鑼灣保良局紮作出來的。」 於是Lawrence就帶了我,和他收藏路上的好友,港英物品收藏家Juston,一齊到保良局歷史博物館,與館長Sally尋找生產金龍的地方。

Sally表示根據Lawrence提供的舊雜誌照片,金龍的產龍地便是關帝廳。她說:「根據照片,當年龍頭便是擺放在這個連任碑記的前面。另一幅照片看到上色的工序,大概是在這個位置進行。估計整個大廳,像是流水式的生產線製作金龍。」 Sally還在館內藏品,找到不少與當年加冕慶典有關的資料,更帶了我們進入藏品資料庫。她向我們展示了非常珍貴,拍下了金龍和當年舞龍隊伍,在保良局門外的全景相。還拿出了當年的議案簿和年報,記錄了相關會議的內容,和當年的盛況。她說:「我們有很多藏品和這些文本,不時很難逐頁去看。當收藏家如Lawrence有詢問並交流,團隊便會幫忙翻查。便能尋找當中有趣故事,然後一同分享。」

收藏同好貴精不貴多 已預料英女王離世但仍覺衝擊

相識大年以上,收藏港英物品的「港英品牌」版主Juston,是Lawrence收藏路上的重要人物。雖然Juston主力收藏立體的香港標誌物品,與Lawrence集中紙本的英女王主題不同,但兩位可說是惺惺相惜。Lawrence說:「很微妙的是,當我們合作舉辦展覽,收藏品是可以互補不足。而當我跟他分享我的藏品時,不用說出口他便會明白該藏品的珍貴之處,這種默契和友情的表現,我覺得是非常珍貴的。」

兩位用了半生心力,追尋英女王相關收藏品,對於女王離世Juston說:「就算有心理準,那一刻的感覺都是非常之大,一種無形的感覺到身在當中歷史。」Lawrence說:「明白人死是必經階段,老人家年紀大了身體差了,是很自然的事。說真的人終須一別,正如我亦不能把藏品帶到另一個地方。所以我覺得每一件藏品,我也只是暫時保管著,如果我可以將這件物品,保管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能夠翻查物品的故事和歷史,不浪費它再傳承給下一代,而下一代又繼續把這件物品 保存並發揚光大,我便無憾了。」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