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窩初代英國移民 居半山小英倫 13年間日用7小時手繪香港植物

Play Video:

你可曾留意過,自己家樓下那棵樹,是甚麼品種嗎?平日行山的時候,你會看看身旁的樹嗎? 今集的主角花了十幾年時間,把這些似乎無人問津的香港樹木,一筆筆地畫下來。

大嶼山初代英國移民

今年73歲的Sally來至英國,在1970年代跟隨丈夫Bob,帶著兩個兒子來到香港工作。他們原來被安排住進港島半山,但Sally覺得那裡始終不是自己的家,便在香港尋覓歸處,最終落腳大嶼山。Sally憶述,當時要去梅窩,要先去坪洲乘船到愉景灣,走過山路才能到達。當年的梅窩還是一片荒蕪,她跟身旁的Bob說:「終有一天,我會到這裡居住。」 那時候大嶼山只有零丁幾個外國移民,會講英文的人都沒幾個。Sally卻覺得溝通不是問題,她在山上興建自己三層村屋的家,請來幫忙的工人都是一個個香港本地魁梧大叔。房子建好後,她辦了一個派對慰勞他們,她還保存了一本相簿,記錄了當年建屋和那些大叔的樣子。

建樹梅窩:保育大嶼山牛、建立英文幼兒園

初期她一住進水口,便被一群群大嶼山牛吸引了。她閒時會坐在石頭上看這些牛的活動,並為牠們改名,「這隻是Gertrude,這是Alfred……」她現在還記得牠們的名字。後來有梅窩村民覺得牛為他們帶來滋擾,想減低牠們的數量。她決定要成立保育大嶼山牛的組織,希望居民能跟牛和平共處。「你有甚麼權利阻止這些動物住在大自然呢,我們人類才是阻礙牠們的人,牠們不是。」她成為了初代提倡保育大嶼山牛的發起人,當時大嶼山的街坊和政府人員都叫她The Cow Lady(牛女士)。 除此之外,她還在當年像農村般的梅窩,創立了第一間英文幼稚園。她憶述,一次她經過一間幼兒園時,發現裡面一點聲音都沒有,小朋友都在沉悶地獨自玩樂高。「他們應該要到外面跑跑跳跳。」她猛然了解到這裡的教育文化,萌生了改善梅窩幼兒教育的想法。自此她著手籌辦自己的英文幼兒園,為當地的「牛屎仔」小朋友提供英語教育。她加入了很多戶外學習的元素,鼓勵小朋友走進大自然。她講述著自己的教育理念,現在幼兒園已傳給下一任校長。

退休後潛心手繪香港樹木

Sally平日愛在大嶼山行山,她留意到,香港亞熱帶氣候下有許多美麗的原生樹木,但卻無人留意。原生樹木指的是,它在這個地區的分佈純粹是自然演化造成的,沒有人為引入的因素夾雜其中。「香港有390種原生樹木,英國只有43種。」退休後,她便開始自學植物繪畫(Botanical Art)。 植物繪畫是科學與藝術的混合體。由花瓣數目、花苞解剖圖,到葉的紋理和顏色,都要如實地呈現。除了視覺上美觀,它還是一種嚴謹的植物學紀錄。植物繪畫在香港比較少見,但在其他地區,例如英國其實是一門專業。Sally一開始自學繪畫,她遙距地完成了London School of Art的植物繪畫課程後,便在UK Society of Botanical Artists獲得優等成績。自此她成為了香港少有的植物繪畫家,專注繪畫香港植物。

日畫5-7小時 7年出一本書

幾年前,她與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專家合作,花費7年時間出版了這本《Portraits of Trees of Hong Kong and Southern China》,在總共390種香港原生植物裡面,紀錄了109種。 每一幅植物繪畫都要囊括樹木一年四季的樣子,由花蕾的生長到開花結果,一幅畫要呈現整個花期,須時至少一年才完成。她一年最少會重複探訪一棵樹畫三次,由未開花等到開花。在準備出書的7年,她幾乎不敢放假。「有一年我看到一棵樹開花,但隔天我們出發去旅行了,當我回來時,那棵樹已被颱風吹倒了,所以我要再等它一年後開花。」她要研究同一棵樹大約五塊樹葉,從有差異的葉子中歸納出樹葉真正的樣子,再在紙上繪畫。她覺得照片只能片面的紀錄幾片葉子的外貌,未能客觀還原一棵樹的原貌,「植物繪畫永不會過時。」她這樣說。 除了樹木,她還會繪畫香港的花、菌類,還有蔬菜,自己花園的植物都是她的研究對象。「我可以一直畫,畫完那300多棵,我可以用我餘生繼續畫,我不介意。」她還把自己的書寄給了英王查理斯三世,她認為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他應該要知道關於這裡的樹的事。

樹木重要性

「沒有樹我們無法生存,人能生存在這裡是因為樹比我們更早存在,我們應該知道樹的重要性。」她覺得不知道樹的重要性的人,對大自然很無知。所以她想用植物繪畫,吸引其他人留意植物,她希望人們能了解更多樹的知識,更懂得感激和欣賞大自然。「這本書是要流傳永久的,這將會是香港的歷史紀錄,在100年內,這會變得重要。」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