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物業估價師放工變身資深御宅族 13年豪花50萬追地下偶像

Play Video:

舞台上青春可人的日系地下偶像盛裝打扮,配合節拍舞步煞是好看,但原來舞台下的粉絲又是另一番風景。台上的偶像有多賣力,台下的支持者「御宅族」(Otaku)亦以不輸及偶像的氣勢應援—在偶像唱著深情的日文歌詞時,隨著拍子拍手再指向偶像表達心之所屬,在跳唱著快歌時又會狀若瘋狂時而跳起、時而互相推撞,甚至充當人肉轎子將人整個抬起,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動作其實是一套地下文化,俗稱「打Call」,「Ota」們一個眼神交流,或是聽到歌曲進入甚麼節拍或氣氛,就能做出一致的應援動作。偶像的歌聲與「Ota」們揮灑的汗水成為四周空氣的一部份,讓人浸沉入一個無邊無際的音樂夢中漫遊。

日系地下偶像獨有的地下粉絲

台上的人落力演出,台下的人都應援得大汗淋漓,他們是一群日系地下偶像不能沒有的御宅族。平時追星也許不會出現打Call的瘋狂畫面,粉絲亦難以跟偶像近距離接觸,在一般日系地下偶像表演的「地下場」中,舞台與粉絲距離非常近,演出過程會有許多偶像與粉絲的互動,表演後也有能與偶像直接拍照、聊天的「物販」環節,這種偶像與粉絲之間如同朋友般的關係造成「地下場」的獨有文化。比起主流偶像團體能得到媒體的曝光,日系地下偶像依靠「近距離」的魅力吸引到一班粉絲的支持。

森仔日間是一名出入甲級寫字樓,作專業人士打扮的「物業估價師」,晚上就是在地下場替偶像應援至聲嘶力竭的「資深Ota」。森仔回憶自己會迷上地下偶像的地方是在富士山下,當時他收下了一名可愛日本女生的傳單,「我覺得這個女生好像挺可愛,就去她傳單上的地方看看表演。」誰知去到表演場地,看到台上表演的人有6名,台下的觀眾只有3名,比台上的人還要少,「看到這樣冷落的場面卻看到她們仍然專業地演出,這已經是值得我去支持她的理由。」森仔感嘆道。以後森仔就以每個星期去捧一次場的頻率來支持這位日本地下偶像。

回到香港生活後,森仔依然追捧香港的日系地下偶像。正因為距離夠近,所以偶像會認得到捧場的常客,粉絲亦可在表演完結後的「物販」環節,拿著預先購買的相劵來跟偶像拍照和聊天。一張相劵換取與偶像相處一分鐘時間,所以大家都會好好利用排隊的空檔來想好要聊天的話題及拍照的姿勢。「會輕鬆說一下最近怎樣,最近上班很累怎麼辦。」話雖說得輕鬆,事實上,森仔在與偶像近距離接觸前特意噴香水,熟練地塗抹在手腕及頸項上,「剛才打Call滿身大汗,免得臭到她。」

森仔在日本讀書時,試過跟一位日本的地下偶像熟稔至對方會在Twitter跟森仔說生日快樂,當偶像退役後結婚,也邀請了他出席婚禮。就是這種與偶像彷如朋友般的距離感,令地下粉絲更加狂熱地支持偶像,也更加樂於有錢出錢(購買應援物),有力出力(偶像表現時落力打Call)。有些粉絲是「單推」,只會大力支持一位偶像,而森仔則是「DD」,日文即「個個都好鍾意」的意思,所以他會大手購入多位偶像的相券,一張60元的相券,他在一次表演中便花上近千元來購買。

御宅族的世界語言「打Call」

早在90年代,日系偶像的支持者已發展出一套應援方式,根據歌曲的節奏及舞步來做不同的動作或者叫口號,這便是「打Call」。一群看似在亂跳亂喊的人,其實彼此默契非常,打Call有不同招式,更有招式名,是屬於御宅族世界的語言。

我們跟森仔一同看地下偶像表演時看到五種常見的打Call招式:

招式一「指差し」:拍一下手,手指再指向偶像,常見於音樂節奏慢起來的時候。

招式二「Oshi Jump 推しジャン」:看似普通的跳躍,其實跳得越高等於越厲害,通常會在自己喜歡的偶像唱歌時,或者當歌曲到達最高潮時一起跳。

招式三「Mosh モツシユ」:人群在歌曲最高潮時不斷與身邊的人互相推撞。

招式四「MIX」:在歌曲的前奏、間奏、尾奏時叫喊,將一大堆聽起來順口但是沒有意思的詞語融入在歌曲留白的間隔內。同一段MIX有時更會有不同語言的版本,例如英語、西班牙語等,不同歌曲有不同的叫法,有些人還會替偶像的歌曲自創一套Call。

招式五「Lift Up」:將整個人抬起,讓被抬起的粉絲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因為我喜歡那位偶像,我的同伴是直接舉高我,『這人有看她這人喜歡她』,讓她看這人威風。」森仔提起那次被Lift Up的經驗都忍不住笑意。

森仔屈指一算,為了追偶像而買下的機票、演唱會門票或是相劵,多年來所花的金額加起來應該超過50萬元,「我會這樣形容,人為了自己生存也要吃飯,這個當作是讓心吃飯。」除了認識了偶像,森仔更認識了一起追偶像的同伴,他們一起「遠征」到國外支持偶像,一起去旅行的次數比很多情侶還要多。日系地下偶像除了為森仔帶來友情及回憶,他更看到偶像在台上努力揮灑汗水,閃閃發光。「其實我有聽過一個說法,就是你喜歡的偶像,是他身上找到你沒有的東西。我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夠努力的人,看到她們這麼努力,我自己不努力的話,好像有點對不起自己。」

鳴謝:TAP – The Ale Project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