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男花30萬一百日親手裝修公屋 放滿日本古董媲美古道具博物館

Play Video:30萬裝修381呎顯徑邨公屋 32歲港男100日親手翻新成日本「仿古民宅」擺滿古道具媲美博物館 剷起全屋底牆 再批上茶室京壁與珪藻土 興趣變事業 同時經營古道具店與佛系餐廳

在香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古道具商Pete Man的夢想,便是一手一腳把自己住的大圍顯徑邨公屋,變成一間日本古道具博物館。

古道具,在日本又稱為「舊時代日用品」,泛指昭和時代或之前,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器皿和雜貨。大多數由昭和時代之前的職人製成,充滿著民間智慧更是日本本土工藝的主軸。日本的古道具商會為物品進行修復再出售,有時更會重新設計成適合現代家庭使用的裝置。

日打三四份工儲錢到日本學藝 挑戰百日親手翻身公屋

32歲的Pete,16歲就被日本古道具文化深深吸引。因為很想深入地研究古道具,本來從事設計工作的Pete,便過著同時打三至四份工作,每日只睡兩個小時的日子,儲了第一筆資金,十年前開始了日本工作的生活。到日本修讀建築課程,幫日本建築師打工,拜訪不同職人偷師學藝。如是者,跟千葉縣木匠學鑑別處理木材﹐在仙台福島跟朋友用舊式工具修復寺廟﹐在關西跟京都教授學習日本的歷史文化﹐在北海道認識了古道具商。最後,找到日本朋友合伙,在日本開了古道具店,將興趣變成事業。十年時間每樣都學懂一點,再利用一百日時間,在2020年尾親手把爸爸多年前買入的公屋,打造為一間放滿古道具,日本文化滿瀉的仿古民宅。

享受在古道具中「格物致知」 修復舊物重新添加意義

研究古道具其中令Pete最享受的便是「格物致知」,深究事物的緣起,分析沉澱再歸納得到總結的這個過程。阿Pete的家具基本上,都是由他收集得來的昭和時代(1926-1989)至江戶時代(1603-1867)舊物所復修。一進門玄關位便看到一幅,由大德寺塔頭三玄院住職所寫的《無一物》的掛軸。Pete:「《無一物》的意思是,我買賣東西不是為賣而賣,是為了表達當中的文化意義。」用以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只顧買賣,而不理解物品意義的古道具商人。「加上,入門看到玄關位,整個人便會沉靜下來。然後再走進家𥚃,會感覺很舒服。」

走進客廳,便會見到兩個款式相近的衣物和雜物櫃,都是昭和初期的櫃子。右邊的是經一位古道具商修復和改裝過,連運費約$16,000左右。左邊的便是Pete由價值$1,900破櫃改裝而成的。Pete:「當初發現這個櫃的木紋,和我之前採購的一個破櫃很相似,但那個櫃本來已粉碎到只餘下幾塊木,所以我就買下了這個,然後參照它了做成相近的高度。」

把家電當藝術品與古董融合 打造家居如置身咖啡店般放鬆

全屋的牆身用了珪藻土,加上茶室會用的京壁,兩樣混合再批上牆,全都是Pete親手鏟及塗的。在沙發的位置上方,放了一塊日本富士山圖案的欄間,在日本通常是用來分割兩個空間的,本是一對的,但因為香港空間太小,所以只放了一隻。對照欄間上的富士山,他特意選了一幅江戶時代的富士山畫軸,放在電視機旁。家居始終會有現代化家電,如何去取得平衡呢?便是把家電都當成藝術品,Pete說:「雖然有電視機但其實自己都很少看電視,變得像是半裝飾的畫一樣,所以就像加了畫框,變成了和古道具融為一體。」電視櫃是由日本人放在床邊放置掛畫的床置改裝而成,和現代的電視機放在一起,的確沒有違和感。

睡房的設計重點,是把百年歷史的日本傳統橫向拉開引戶門,修復改裝成直向拉開的房門。不但比實木門更添空間感,穿透門上空隙所透出的光線,完全地提升了單位的風情和格調。Pete在床頭放了一幅,建仁寺487世臨濟宗「喫茶去きっさこ」的字畫,他解說:「當時有想過把家當做是一個,半喝茶、半喫茶室、半古道具屋的狀態。起床可以喝茶,工作時可以喝咖啡,呈現在家放鬆的狀態。

加人古道具細節平衡現代化廚廁 香港空間問題廁所成工作室

廚房和洗手間因為耗損大,於是用上現代物料和裝潢。Pete便從色溫和細節去平衡兩邊,例如放置昭和時期從新改裝的書見臺來放食譜,把現代和舊的東西混合在一起。

雖然走進Pete 屋企,就好像穿梭到日本古民宅,但終究會體現到香港空間問題,廁所同時就是Pete的工作室,他說:「大型的物品會在工作室修復,一些細型木雕都會在家中進行,選擇在洗手間因為我會開著吸塵箱動工怕有嘈音。」

|
w